社保是国家给公民的基础保障,覆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场景,以下是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关乎权益落地,建议收藏:
一、社保的“五大险种”:各自管什么?
1. 养老保险:核心是“退休后领钱”,解决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问题 。累计缴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未来将逐步延迟至65岁),就能按月领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年限越长、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 。
2. 医疗保险:日常看病的“保护伞”,报销门诊、住院、大病等医疗费用 。关键注意:断缴次月不能报销,断缴超3个月可能有3-6个月等待期;退休后想终身享受医保,需累计缴满规定年限(多数城市男25年、女20年,具体看当地政策) 。
3. 工伤保险:工作相关伤害的“保障网”,仅单位缴纳,个人不花钱 。因工作受伤、患职业病,经认定后可报销医疗费、领伤残津贴、一次性补助金等,甚至工亡后遗属能领抚恤金 。
4. 失业保险:失业后的“过渡钱”,需满足3个条件:累计缴满1年、非本人意愿离职(被辞退、合同到期等)、办理失业登记且有求职要求 。领取期间,医保由失业基金代缴,不会断保 。
5. 生育保险:女性生育的“补贴项”,仅单位缴纳,个人不花钱 。可报销产检、分娩的医疗费,还能领生育津贴(相当于产假期间的工资,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
二、缴费相关:钱怎么交?谁来交?
1. 缴费主体:
- 在职职工:单位+个人共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个人需承担部分,工伤、生育全由单位承担) 。
- 灵活就业者:个人全额缴纳,仅可选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可在当地社平工资60%-300%之间自选 。
- 无工作/低收入者:可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每年缴费一次,如400元/年,国家补贴大部分),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 缴费计算: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缴费基数是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有上下限),比例各地有差异(如职工养老单位缴16%、个人缴8%;医疗单位缴8%、个人缴2%)。
3. 强制要求:在职职工必须缴社保,这是单位法定义务,不能通过约定放弃 。
三、关键权益:这些节点别踩坑
1. 断缴影响:
- 医保:断缴次月失效,报销中断;累计年限清零(影响退休后终身医保),断缴超3个月有等待期 。
- 养老:影响不大,累计缴满15年即可,但断缴会减少缴费年限,导致养老金降低。
- 其他:部分城市购房、落户、子女上学需连续社保年限,断缴则重新计算。
2. 社保转移:
- 跨省就业:需转移养老、医疗保险,年限和个人账户可累计,线上(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或线下均可办理 。
- 省内就业:多数城市无需转移,新单位直接增员衔接 。
- 灵活就业/职工社保互转: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可合并计算,退休前统一归集至待遇领取地 。
3. 退休待遇领取地:
- 户籍所在地参保:在户籍地领养老金 。
- 非户籍所在地:多个参保地缴费满10年,选最后一个满10年的城市;均不满10年,回户籍地领 。
四、实用查询与维权
1. 查询渠道:电子社保卡(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掌上12333APP、当地社保局官网,可查缴费记录、个人账户余额、待遇明细。
2. 维权方式:单位未缴/欠缴社保,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拨打12333社保咨询电话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