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导 语
很多人把健康比作数字“1”,而把财富、名誉、地位比作数字“0”,当代表健康的“1”不存在时,后面有再多“0”也是枉然。
健康我来问
相信很多人听过“健康管理”,但哪些人需要进行健康管理?只有患病人群才需要进行健康管理吗?
专家说健康
“只有患病人群才需要进行健康管理”这个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患病人群的确需要进行健康管理,但除了健康管理,他们还需要进行疾病管理。也就是说,患病人群第一需要的其实是疾病管理。对于健康人,需要进行健康管理。
事实上,针对患病人群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健康管理其实针对的是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从社会到个人,我们都有责任将健康管理这项工作做好。
健康我来问
什么是健康?健康管理究竟管理的是什么?
专家说健康
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一个人只有身心都健康,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呢?健康管理针对的是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所以健康管理应由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指导,单位、社区协同管理,家庭和个人自我管理。
人想要处于健康状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须由政府主导。而医务工作者应面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指导。同时,还应动员社会力量、家庭力量和个人力量,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把健康管理好。
提到“健康管理”,很多人会觉得这种说法太过概念化,好像和现实生活离得比较远,真的是这样吗?
专家说健康
不是这样的,健康管理其实非常具体。比如,现在大多数人会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有些人甚至会每年进行两次体检,这就是每个人对自己健康的管理。体检中心会在体检结束后给大家发一份专属体检报告,同时也会保存每个人的体检资料,这样大家就可以对自己历年的身体情况进行比较了。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师和医院的医生可以针对每个人的体检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改善建议。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在每次体检后要认真听取健康管理师和医生的建议,认真执行,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只有这样,才是对健康负责。
健康我来问
很多人认为体检等于健康管理,这种观点对吗?
专家说健康
这种观点不够全面。健康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体检只是初级的数据采集,不能将体检等同于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以及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评估、监测,进而进行干预,最后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对于医疗单位,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如对于健康人群,要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健康教育;对于亚健康人群,要进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干预和引导;对于患病人群,要对疾病进行规范化治疗。在心理健康方面,要针对特殊人群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这样才能使健康管理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最后,还要把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医疗检测数据连通起来,以更好地评估、监测其健康情况。
健康我来问
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
专家说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首先,智力发育相对较好;其次,拥有比较完整的能适应社会的人格;最后,感知、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是协调的,且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正常,情绪比较平稳,并未出现病理性的情绪低落、焦虑等,始终都能积极、坚定地适应社会,从这个维度可以认为其心理是健康的。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维度也很重要,比如能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能建立稳定的、适合文化背景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维度。
现在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有些人或许身体还比较健康,但心理压力却很大,这部分人群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
专家说健康
焦虑是当今社会中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种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大家都感觉到紧张、难以放松,有时候睡不好,有时候会感到疲劳,这是一系列主观的不良体验。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可以改善焦虑状态。
第一,“为所当为,有所不为”。不能什么都去追求,什么都想要高标准达成,现代社会就业、工作、生活压力非常大,我们一定要懂得取舍。
第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或感到焦虑的时候,要知道如何去寻求帮助,如找人倾诉或找到适当的方法宣泄情绪。
第三,建立一些有效的关系。中国人讲究守望相助,可以借助一些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去缓解焦虑情绪。
第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下象棋、听音乐或旅行。在焦虑的时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往往能让我们平静下来。
第五,进行适度运动。有些运动可以很好地缓解焦虑情绪,如慢跑、游泳。
如果上述方法都难以缓解您的焦虑情绪,并造成主观上的痛苦,或对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要尽快医院就诊。
现在网上有很多心理测试量表,个人是否可以通过网上的测试量表进行自测呢?
专家说健康
很多专业机构在其平台上会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试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等,它们非常好用,而且非常容易上手,可以对我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也比较准确,大家按照测试量表的条目去回答就好。
很多人存在睡眠问题,应该如何改善呢?
专家说健康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一部分人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如睡不好、睡不着……
要改善睡眠,可以从改善睡眠环境着手,如卧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味、通风、光线,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进行调节。当然,良好的睡眠习惯也非常重要,如在睡前不要进行剧烈活动;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过饥或过饱;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以防频繁的夜尿影响睡眠;在睡前2小时做好个人卫生,如洗澡、洗头。另外,要在感到困倦后再上床睡觉。
以上建议比较适合改善轻度睡眠问题。如果出现了严重的且通过上述方法无法缓解的睡眠问题,则要到睡眠门诊就诊。
除了健康状态,我们经常听到亚健康状态,什么是亚健康状态?能不能说一些我们可以对号入座的症状呢?
专家说健康
亚健康状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肥胖、睡眠质量不佳及焦虑等,这些都属于亚健康状态。
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亚健康状态是管理的重点。当然,要把亚健康状态管理好,必须从健康状态着手,即在健康人群中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这样才能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且即便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大家也能有意识地对它进行及时干预。如果亚健康状态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目前的快节奏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排在第一位的应是健康。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珍爱自己的身体,珍爱健康。一旦出现不适,应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同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比如,我们会因为工作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长期熬夜,这些都需要进行自我调适,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一旦确诊了某种疾病,应按照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一些高血压患者平常不注意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也不按时吃药,总觉得高血压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这种对于疾病的忽视是非常要不得的。
此外,我们要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我们的检查指标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异常的指标与正常值相差多少,以及如何进行改善……在体检后,专业医生会对我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给出改善建议,此时我们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改变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疾病。在高度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下,我们一定要注意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
作为医生,能否给大家分享一些健康锦囊呢?
专家说健康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说我们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首先,要保持学习健康科普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培养强大的内心,这会让你在疾病状态下恢复得更快。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吃动两平衡。
健康管理,管理出健康,大家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管理,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注重身心健康。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